当清晨的窗棂凝上细碎霜花,枝头柿子染成暖橙,二十四节气里的“霜降”便携着深秋的最后一抹浓意,悄悄叩响了季节的门。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(公历10月23-24日,太阳达黄经210°),它不仅是气温骤降的信号,更藏着古人观天察地的生活智慧。
想读懂霜降?先看“三候”的自然密码:
一候“豺乃祭兽”,此时豺狼会捕猎储存过冬,古人见其将猎物摆放如“祭祀”,便以此标记时序;
二候“草木黄落”,秋霜打过后,梧桐、银杏叶子簌簌飘落,大地渐染金黄;
三候“蛰虫咸俯”,土里的小虫蜷起身子,藏进巢穴准备冬眠,整个自然都在为寒冬蓄力。
老辈人常说“霜降有三宜”,藏着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:
宜食柿,“霜降吃柿子,不会流鼻涕”,此时的柿子经霜后甜度更高,咬一口软糯清甜,还能润燥;
宜赏菊,霜降前后秋菊盛放,古人会邀友赏菊饮酒,感受“菊残犹有傲霜枝”的气节;
宜收秋,北方农户忙着挖萝卜、储白菜,南方则要防范“霜降风”伤晚稻,把秋日的收成妥帖收好。
霜降也是养生的关键节点:
天气渐寒,要注意“暖足护腰”,睡前用热水泡脚;
秋燥未消,可多吃梨、银耳、山药等温润食物,少碰辛辣;
晨起锻炼别太早,等霜气散了再出门,避免受凉。
如今城市里少见霜花,但我们仍能从枝头的红枫、市集的柿子里,触摸到霜降的痕迹。这个节气提醒我们:别错过秋日的最后一抹绚烂,也别忘了为即将到来的冬天,做好温暖的准备。
@微信公众号
@抖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