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节日

倏忽温风至——二十四节气“小暑”
发布: 2025-07-04 09:28:25 作者: 创始人 点击: 0

小暑,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,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
小暑开始进入伏天,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、高温潮湿多雨,但对于农作物来讲,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。

节气含义

小暑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,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。俗话说:“热在三伏”。三伏天,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

小暑时节,天气炎热、雷暴频繁,是万物狂长的时节。

物候现象

小暑三候为:“一候温风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鹰始鸷。”

节气习俗

民间小暑有“食新”、“吃饺子”、“吃炒面”等习俗。此外,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,民间有晒书画、衣物的习俗。据说此日晾晒后,可以避免被虫蛀,所以有“六月六,晒红绿”的说法。

“食新”是将新打的米、麦等磨成粉,制成各种面饼、面条,邻居乡亲分享来吃,表达对丰收的祈愿,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,恳请保佑风调雨顺。

在中国北方地区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苦夏,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也正应了俗语“好吃不过饺子”。

“伏羊”,即入伏以后的羊肉。伏羊节是中国传统美食节日,于每年传统初伏之日开始,至末伏结束,持续一个月。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,排汗排毒,将冬春之毒、湿气驱除。

起居养生

小暑时节炎热,人体消耗大,所谓“无病三分虚”,会有精神疲惫、口苦苔腻、胸腹胀闷等征象,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,补充体力。

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养生要遵守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损伤阳气。暑天饮食要注意不可过量食用苦瓜等凉性食物,还需辅以葱姜蒜、香菜、韭菜等辛温之物,用荷叶、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汤粥非常适合此时节食用。

小暑后晚睡早起,起居要定时。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,天亮得早,黑得晚。因此,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出调整,以迟睡早起为宜

校区地址
曲阜高铁校区(孔子故里)
电话:0537-4507998
地址:山东省曲阜市曲阜东高铁站西200米孔子大道1号
曲阜石门山校区(孔子故里)
电话:0537-4507999
地址: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风景区远大路1号
关注我们

@微信公众号

@抖音